也来说说中山王家族在靖难中的割裂(2)

废话预警,跑题预警


——————————————————————

接之前的话题,再看看徐辉祖、徐增寿的工作情况。


明确老朱洪武十三年的变革

罢中书省升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布告天下诏曰……今命五府六部详审其事务称厥职故兹诏谕 其

左军都督府统属在京骁骑左水军左留守左龙虎英武五卫 在外山东辽东浙江广东四都司并所辖卫所

右军都督府统属在京虎贲右水军右留守右武德广武五卫 在外狭西四川江西三都司并所辖卫所

中军都督府统属在京神策广洋留守中应天和阳五卫 在外苏州太仓镇海扬州高邮大河淮安沂州凤阳左凤阳右凤阳中皇陵长淮怀远留守中留守左徐州十七卫滁州徽州六安庐州镇江安丰信阳宿州洪塘九千户所及河南都司所辖卫所 

前军都督府统属在京天策豹韬龙骧飞雄龙江五卫 在外湖广福建广西三都司及福建行都司并所辖卫所

后军都督府统属在京鹰扬江阴兴武横海蒙古左蒙古右六卫 在外北平山西二都司及山西行都司并所辖卫所

 

五军都督府
(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属)

左都督        1人      正一品   都督府
右都督        1人      正一品   都督府
都督同知   无定员   从一品   都督府
都督佥事   无定员   正二品   都督府


中山王数填北平 留公宿卫御家 家众肃然 上故心器之 命理左军都督府

又三年而为洪武己巳 始命公袭爵魏国公

(洪武二十六年)元降将阿噜特穆尔鼐尔布哈与其部众隶燕王军中有异志为告者所发 上宻诏王诇实而命公以诏往 公之姊王妃也 于是悉得其实 与王合䇲并其党与悉捕送阙下戮之

领中府

皇太孙即位时诸宿将且尽 公与李曹公俱以肺腑领朝班 曹公加太子太师公加太子太傅

——《弇州续稿》《皇明开国功臣传》


徐辉祖的职业轨迹大致是:

左军都督府 - 魏国公 - 中军都督府 - 太子太傅

在洪武朝,他就做到了中军都督府都督(应该是,但具体头衔没有找到描述),建文朝他加封太子太傅,所以李景隆和他,应该算得上是建文武将的左膀右臂。

不过能看得出,在洪武朝和建文朝,李景隆一直都比他更受器重,当然这也有时间早晚、血缘关系的问题,李景隆毕竟是自家人,洪武十九年就袭爵了,而徐辉祖虽然十七年就算出道了,但到二十一年袭爵,服丧期间也错开了一些机会。

且这里有点疑问,洪武二十年十月有一条“追封中山武宁王徐达妻谢氏中山武宁王夫人”的记录,可能是徐辉祖父丧期间又丧母?如果是,这也能和他袭爵时间有点迟对的上。


PS:虽然李景隆总被调侃为大明战神,但其实洪武朝、建文朝之初他的表现一直在线,并不是建文明知他废还要用他。朱棣调侃他“李九江 豢养之子 寡谋而骄矜 色厉而中馁 忌刻而自用 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輙 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私以为有点夸张成分,李景隆练兵经验并不缺,早在徐辉祖袭爵之前,他就随军出征过了,只能理解为他们应该小时候比较熟悉,对他性格特点有了解。


洪武二十三年闰四月 今上平乃儿不花捷奏至 上喜谓群臣曰清沙漠者 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

(增寿)尝奉命从上征胡寇乃儿不花臾有劳绩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 遣魏国公徐辉祖 曹国公李景隆 凉国公蓝玉 徽先伯桑敬 都督马鉴指挥严麟朱铭徐质陈义 勋卫徐增寿 往狭西等处防边 赐钞有差

洪武二十六年六月 以徐增寿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七月以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徐增寿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洪武二十九年三月 以都督佥事徐增寿为右军都督府左都督

——《明实录 太祖实录、太宗实录》


而徐增寿的职业轨迹是:

(征胡寇乃儿不花) - 勋卫 - 都督佥事 - 右军都督府左都督

值得注意的是,他早在洪武二十三年就随朱棣征乃儿不花,而实录里记载是“诏晋王今上各率师往征之”,鉴于此时他的父母都已去世,而徐辉祖肯定留守南京(除非奉旨出差),合理猜测,他当时就在北平燕王府。


其世子髙阳王皆阴饵公为内应公确 然不挠乃改饵公叔弟

——《弇州续稿》


王世贞的说法中,燕王一开始想让徐辉祖做内应,但被拒,于是改找徐增寿。不管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我觉得,徐增寿会被说动的重要前提是,他曾随燕王出征。

有人对于徐增寿的做法很不齿,觉得他做间谍想给自己谋利,但当时,他混的不比徐辉祖差,除了不是嫡长子,没有继承父亲的国公之位,他的前途没什么障碍。

而在建文朝,他帮朱棣打掩护,甚至靖难开始前,建文宁愿信他而不是徐辉祖,也许和性格有关系?对他的描述中,“机警”是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与徐辉祖严肃的性格相比,也许徐增寿口才更好?人更机灵?

评论
热度 ( 10 )

© peppermint1124 | Powered by LOFTER